新的研究表明,当吸血蝙蝠感到生病时,它们会与巢穴中的同伴保持社交距离——不需要公共卫生指导。
研究人员给野生吸血蝙蝠注射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活它们的免疫系统,让它们在几个小时内感到恶心,然后把蝙蝠送回它们的栖息地。对照组的蝙蝠接受安慰剂。
这些蝙蝠的行为数据通过粘在动物背上的定制“背包”电脑传输给科学家,记录吸血蝙蝠的社会交往。
与在空心树家中的对照蝙蝠相比,生病的蝙蝠与更少的蝙蝠互动,花更少的时间与其他蝙蝠在一起,总体上与栖息地中与其他蝙蝠联系密切的个体互动较少。
数据显示,健康的蝙蝠也不太可能与生病的蝙蝠联系在一起。
“这与我们在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是一样的:在野外,吸血蝙蝠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当它们生病或与生病的同伴生活在一起时,它们会保持距离。可以预期,它们会减少疾病的传播。”
这项研究今天(2020年10月27日)发表在《行为生态学》杂志上。
里珀格在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杰拉德·卡特的实验室里工作,卡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学进化、生态学和生物生物学的助理教授。这两位科学家和这篇论文的合著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生塞巴斯蒂安·斯托克迈尔,也隶属于巴拿马的史密森热带研究所。
卡特和里珀格合作进行了许多关于吸血蝙蝠社会行为的研究。在他们之前的研究结果中:吸血蝙蝠通过逐渐建立信任来交朋友,吸血蝙蝠妈妈即使在她们都生病的时候也会和她们的后代保持社会联系。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捕获了31只生活在伯利兹Lamanai一棵空心树中的雌性普通吸血蝙蝠。他们给16只蝙蝠注射了诱导免疫挑战的分子,但没有引起疾病,给15只注射了生理盐水,一种安慰剂。
在将蝙蝠送回它们的栖息地后,科学家们在三天内分析了这些蝙蝠的社会行为,包括注射后3到9小时的“治疗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将行为变化归因于接受治疗的蝙蝠感到恶心的影响。
卡特说:“我们关注的是患病蝙蝠行为的三个方面:它们遇到了多少只其他蝙蝠,它们与其他蝙蝠在一起的总时间有多长,以及它们与整个社会网络的联系有多紧密。”
平均而言,与对照组相比,在6小时的治疗期间,生病的蝙蝠与4个同伴的联系减少了,每个同伴的互动时间减少了25分钟,如果遇到至少一只生病的蝙蝠,任何两只蝙蝠在彼此附近的时间都是最短的。
卡特说:“生病的吸血蝙蝠遇到更少同伴的一个原因仅仅是因为它们昏昏欲睡,四处走动的次数更少。”
“在圈养环境中,我们发现生病的蝙蝠也会减少梳理其他蝙蝠的毛发,减少接触。这些简单的行为变化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合作或回避的情况下产生社会距离。我们之前在实验室里研究过这个。我们的目标是在自然环境中测量这些疾病行为的结果。
“我们在这里展示的影响可能在许多其他动物身上很常见。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行为的改变也取决于病原体。我们没有使用真正的病毒或细菌,因为我们想要分离疾病行为的影响。一些真正的疾病可能会使相互作用更有可能,而不是更少,或者它们可能导致生病的蝙蝠被避免。”
虽然这项研究没有记录实际疾病的传播,但将社会接触数据与暴露时间和病原体传播之间的已知联系结合起来,研究人员可以预测疾病行为如何影响病原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
清楚地识别每只蝙蝠在群体社会网络中的行为是可能的,只是因为接近传感器——重量不到一便士的微型计算机,在一两个星期内就会脱落——每隔几秒钟就会测量出患病或健康蝙蝠或两者结合的联系。
接近传感器记录的可视化显示,从治疗期到48小时后,蜂群社交网络中的连接数量有所增加。
“接近传感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新窗口,让我们了解这些蝙蝠的社会行为是如何在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发生变化的,即使它们隐藏在黑暗的空心树中,”里珀格说,他也是德国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客座科学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