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新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正在使地球日变长

  

  我们认为一天有24小时。然而,实际上,地球绕其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86,400秒——会因地核过程、构造板块运动和月球引力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旋转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大约10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周需要19个小时。在恐龙的侏罗纪时期,大约从1.99亿年前持续到1.45亿年前,一天的时间几乎和今天一样长,大约是23个小时。

  现在,两项新的研究表明,白昼仍然会变长——这不仅是由于自然过程,也是由于人为过程。利用神经网络测量全球复杂的地球物理数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除了板块构造和月球引力之外,通过极地冰融化导致的地球质量重新分配解释了目前近90%的旋转变化,并且在未来几个世纪可能会加剧。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和其他因素,南极和格陵兰冰盖融化,无数吨的水进入海洋,流向赤道。行星中心周围的额外质量向外膨胀,减慢了地球自转的速度,这延长了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换句话说,一天。

  另一项由《地球科学》发表的研究预测,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融化将使每世纪的白昼延长约2.62毫秒,从而“超越月球潮汐摩擦,成为造成长期白昼长度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虽然这种变化对普通人来说是难以察觉的,但我们可能会开始注意到它的后果。首先,我们可能不得不引入负“闰秒”,以防止我们的日历和时区不同步,就像我们使用闰年一样。据研究人员称,闰秒的引入最早可能在2029年开始。

  预计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也会影响到太空旅行。正如瑞士苏黎世大地测量学与摄影测量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Photogrammetry)教授、这篇文章的合著者贝内迪克特·索亚(Benedikt Soja)在一份声明中所说,“即使地球的自转变化缓慢,在太空导航时也必须考虑到这种影响——比如,在发射太空探测器降落在另一个星球上时。”

  除了使白天变长,冰融化导致的地球质量的重新分配也可能导致地轴的变化,或者相对于太阳的倾斜,导致我们的星球摆动。但是这种摇摆会对地球的进程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它们会受到减慢的自转速度的多大影响,还有待观察。

  发现更多故事a关于地球气候:

  

  手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