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由于一些高价商品的强劲出口,韩国经济似乎保持了增长,但最近几周公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消费的下滑正在加剧。在这种背景下,政策当局似乎既缺乏改变方向的意愿,也缺乏改变方向的工具。
统计厅今年第二季度(4 ~ 6月)的商品流通指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9%。这是继2009年第一季度(1 ~ 3月)美国次贷危机后15年来的最大降幅。
可以理解的是,消费者承受着压力,因为通货膨胀和利率长期居高不下,而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不足以跟上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对各行业中小企业接连倒闭的担忧也给未来的内需蒙上了阴影。
大型电子商务平台Interpark Commerce上周向首尔破产法院(Seoul Bankruptcy Court)申请了债务重组计划,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导向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在母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之际,Interpark Commerce继两家姊妹公司之后,再次申请了债务重组计划。
18天前,TMON和WeMakePrice也申请了同样的计划,与债权人谈判重新安排逾期付款。
Interpark Commerce正经历着严重的流动性紧缩,在另外两家公司上月拖欠供应商付款后,客户在恐慌中逃离了该平台。
不过,政府似乎对经济总体持乐观态度。韩国经济和财政部(economic and Finance Ministry)上周在最新的月度评估报告中表示,由于出口行业资本投资的增长,国内需求一直在温和复苏。
事实上,出口已经从长期低迷中快速复苏,过去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今年第二季度增长9.9%。这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13%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为韩国的增长严重依赖海外销售,而国内市场很小。
但目前的出口增长是由少数主要产品带动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芯片价格飙升带来的技术性反弹。
日本央行的数据显示,由于国内需求依然低迷,尽管出口加速增长,但第二季度该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2.3%,较前一季度3.3%的增幅有所放缓。
财政省等政策当局似乎希望,强劲的出口将最终通过所谓的“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帮助恢复内需。
根据这种长期存在的理论,出口公司应该从海外销售中获得收入,并通过雇佣更多工人或投资新设施将这些钱花在国内。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显示,涓滴效应不再发生,或者至少已经减弱,因为更多的公司在国外经营生产设施,或者是为了更容易获得客户,或者是为了遵守东道国的投资要求。
即使这种影响在某些部门仍然有效,出口收入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中可能需要比以前更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局有责任确保国内需求不会过多过快降温。
由于出口复苏尚未转化为企业税的增加,而疲软的国内消费减少了整体税收,今年政府的税收收入再次低迷。
此外,由于反对党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它缺乏在必要时推动立法的权力。
至于央行,它在今年早些时候承诺,在需要考虑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方向时,将比以往更多地根据国内情况来管理货币政策,部分原因是担心大规模资本外流和由此导致的外汇市场波动。
然而,韩国央行的立场和高级官员的言论表明,至少在美国央行开始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降息之前,韩国央行不会改变其政策。
考虑到韩国政策当局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一下子做出大的政策转变可能并不容易,也不可取。——韩国先驱报/ANN
刘俊植(Yoo Choon-sik)是一名商业和媒体战略顾问。这里表达的观点是作者自己的。
×
有话要说...